仁心仁爱谱写大爱援藏篇章

2015-06-23 阅读次数:2485

首页> 社会服务> 社服活动> 仁心仁爱谱写大爱援藏篇章

    得荣,被誉为“中国西部太阳谷”。位于四川省西南隅的川滇藏三省区的结合部,横断山脉南麓,是甘孜州南路出川入滇进藏的一条重要通道,是滇藏茶马古道路上的一个重要渡口,隶属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距成都703公里,面积2869平方公里,人口为2万6千余人。
    在这片土地上,有一群像河流一样百折不挠的人,他们家在内地,工作在高原。稀薄的空气和艰苦的条件动摇不了他们扎根雪域高原的决心,他们有一个特殊的称谓——援藏干部。
    杨林就是其中一位。
                                  
    杨林是成都第一骨科医院副主任医师、科研科科长。2014年8月,作为第三批青·蒲援藏干部来到甘孜州得荣县荣县人民医院。
    得荣地区平均海拔2000多米,大气干燥、日照充足、降水稀少、昼夜温差大。即使杨林身体状态一直很好,但是也有稍微不适。为了有充裕的时间照顾病人,杨林在医院五楼安了家,开始了他的得荣生活工作之旅。
    虽然得荣县人口不多,但当地医疗条件落后,医疗技术水平差,医疗设施奇缺,再加上经济水平落后,很多人民群众身患恶疾却无法得到医治。为了能尽快胜任骨科临床以及中医药建设的工作需要,杨林坚持每天锻炼身体,克服身体的不适,以最好的工作状态投入工作当中。
                                   
    半夜,不管严寒还是酷暑,只要他的电话一响,他知道医院又发生骨科急诊情况,他都立即钻出被窝,穿上白大褂,拿上听诊器,第一时间奔向病人。
    在2015年的1月9日,杨林接到援藏工作队通知,得知得荣县八日乡供巴村一名叫洛绒西绕的藏族小伙子因受重伤卧床急需救助的情况,立即向队长钟勋元汇报患者病情,患者系腰4、5椎体爆裂性骨折,因得荣县目前的医疗条件有限,患者病情严重,需到上级医院治疗。在钟队长的指示下,第二天杨林与援藏干部任宏前往得荣县八日乡供巴村接患者洛绒西绕。得荣县八日乡供巴村地处山区,海拔3000多米,交通状况极差,沿途皆为乡村盘山土路,且路面冰雪泥泞。在到达目的地时,寒风呼啸,头痛不适一阵一阵向杨林袭来。当他走进简陋的藏房时,看见洛绒西绕正躺在床上,表情痛苦,杨林心里有些难受。洛绒西绕年纪轻轻,其家庭系贫困户,父亲患癌症,基本无劳动能力。在洛绒西绕受伤后到香格里拉医院检查,因无钱手术治疗,不得已回家休养。杨林一行立即接上洛绒西绕,一路舟车劳顿,在1月11日到达了成都第一骨科医院,医院立即组织医务人员会诊、治疗,最终,洛绒西绕在3月16日痊愈出院。
    在杨林的字典里,仁心仁术永远是对医生这个神圣职业的诠释,他始终如一,严谨求实,勤奋刻苦,兢兢业业,全面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更是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成绩,赢得了得荣县人民医院干部职工的好评。
    由于得荣县地处甘孜地区,交通不便、医疗水平低等因素给很多急症病人生命带来巨大威胁,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艰苦的地方,才有了诸如以杨林副主任医师为缩影的许多援藏医疗干部的身影,面对高寒缺氧和对亲人的思念,他们义无反顾地来到艰苦地区参加援藏工作,一种崇高信念时刻鞭策他们完成医务工作者的援藏使命:“雪域高原上有生命在等待我们救治,有病人等待我们关心,‘援藏一任、造福一方’是一名援藏医生该有的职责和心愿。
    “每每看到老乡期盼、无助的眼神,身为医务人员的他,内心难过无比。要尽自己所学所能,为得荣人民健康贡献力量,圆满完成组织及领导交给他的任务。”杨林说。
    没有豪言壮语,却道出了一名援藏医生最朴实的情怀。